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宣布,中国将为22所意大利高校提供百余个学生来华交流名额,以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在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上,怀进鹏启动了“欧洲翻番”倡议意大利站。今年是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教育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中国是意大利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意大利则是中国在欧洲的前五大留学生来源国之一。
自2016年起,意大利将中文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双方高校已合作举办45个本科以上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教育是中意两国合作的重要层面,两国文化教育往来历史悠久。本文将分析意大利教育的特点:“有特色但整体不强”,这主要受到语言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意大利在国际大学排名中表现一般,以下是四大排行榜的数据:
QS排名:
2025年,意大利40所大学上榜,13所进入全球500强,米兰理工大学、罗马第一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分别排名第111、132和133。
泰晤士排名:
2025年,意大利25所大学进入世界500强,54所入围前1000,博洛尼亚大学、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和罗马第一大学分别排名第146、154和185。
软科排名:
2022年,意大利46所大学上榜,罗马第一大学排名第101-150之间,米兰大学和比萨大学排名第151-200之间。
U.S.News排名:
2023年,意大利26所大学进入世界500强,帕多瓦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罗马大学、米兰大学和那不勒斯大学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分别排名第130、130、140、146和187。
意大利大学在排名中表现一般,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的大学在前一百名中占多数。尽管意大利在前500名中表现不错,但顶尖大学表现不佳。英语系国家在排名中占据优势,如澳大利亚。德国虽实力强大,但在大学排名上不如英语系国家。排名的商业化和英语普及程度是原因之一。北欧和德国对英语接受度高,而法国、意大利等对本民族语言有更强认同感,影响了大学国际化。意大利一些大学开始提供英文授课,提升了国际化程度。瑞典英孚教育发布的2024年全球非英语国家英语水平排名中,意大利排在第46位,欧洲倒数第二,法国为倒数第一。西意法三国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法国大学排名靠前,主要归功于大学合并策略。
而意大利大学规模较小,历史底蕴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米兰理工大学和米兰大学虽有经济活力,但历史较短。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虽有深厚历史,但城市规模和经济状况限制了其发展。意大利大学若想提升排名,合并扩大规模是可行之策。
意大利大学排名靠后的原因还包括国际化程度低和研究成果少。意大利大学多为单一学科,缺乏综合性大学,这也影响了其排名。尽管意大利大学规模普遍不大,但比萨的两所小型大学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四和第五,显示出小规模高校也有其优势。意大利大学对宣传和国际化兴趣不足,影响其排名形象。英国和澳洲学校排名上升,尽管被质疑,但宣传是关键。意大利大学未掌握此策略。英语国家重视宣传和排名,教育产业化带来高收益。欧洲大陆国家教育非产业化,费用低,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美国大学生常因学费负债。欧洲教育体系为不发达国家学生提供更多留学机会。
近年来意大利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原因在于费用低和某些专业排名高。2024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意大利17所大学上榜53次。
罗马智慧大学在古典学、考古学和艺术史方面表现突出;
米兰理工大学以艺术与设计、建筑和工程学科见长;
博科尼大学商科专业排名靠前;
博洛尼亚大学以考古、文学、语言学、历史和法律等专业著称。
等等
意大利艺术类院校全球排名高,中国留学生热衷艺术专业,意大利实施多种计划方便中国学生留学意大利。意大利的艺术教育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和排名。
以音乐学院为例,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都灵音乐学院和罗马音乐学院等均名列前茅。
在美术领域,诸多知名学府如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收藏有诸如大卫雕像这样的国宝级艺术杰作,此外还有罗马美术学院和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均享誉国际。公立院校之外,私立学院亦不乏声名显赫者,例如马兰欧尼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多莫斯设计学院、欧洲设计学院和柏丽慕达时装学院等,这些学院在欧洲乃至全球设计教育领域均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