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中外人文交流年鉴》工作座谈会
作者:齐天一胜 时间:2025-03-03

  2月28日,《中外人文交流年鉴》工作座谈会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率队参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主持座谈会,双方系统梳理六年的合作成果,并就深化项目合作机制展开深入研讨。

1.jpg

  赵刚表示,作为记录新时代中国对外人文交流发展历程的权威载体,《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的编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自2018年以来,北外整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洲学院、非洲学院、英语学院等多个单位的优势资源,组建多语种编写人员队伍,形成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全力推进《年鉴》编写。目前已完成的三卷《年鉴》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条目彰显人文价值取向和国家意志。北外将进一步完善编校机制,期待与中心建立多维会商制度,共同提升《年鉴》出版质量。

  于长学高度评价北外专家团队的专业素养,强调年鉴项目已形成"编研一体"的示范效应。针对项目可持续发展,他提出建立中外双版本发行机制、提升编撰时效性、加强成果转化等创新思路。双方就市场推广策略、多语种转化路径等达成多项共识。

  座谈会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系统回顾项目的管理制度建设,期待双方继续合作,不断完善《年鉴》编写。北外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张朝意教授专题汇报第三部《年鉴》的编撰特色,介绍新增的"大事记"“典型案例”等人文交流专题等创新板块。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教授从国家文化战略维度阐释项目的重要意义。与会人员还围绕采选内容优化、质量控制标准、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以及双方相关项目负责人参与座谈。双方商定协同攻克编校和出版难点,确保《年鉴》的高质量如期付梓。此次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编撰工作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

  《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要专项项目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支持,已出版《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三卷。

招生简章
...
高二结业学生,高三毕业学生(可不参加国内高考),都可通过1年PASS课程学习,未来申请···查看详情
教学优质:世界公认优质高等教育,教师按照国家标准统一选拔。费用低廉:学费远低于同···查看详情
课程针对日语能力考试、日本留学考试、日本文化、留学生活等方面进行专项指导培训。学···查看详情
计划生0.5年班600课时(欧标A1-B1)大部分学生达到A2,优质学生达到B1;国际生1年班12···查看详情
北外PAss多语种留学课程发挥北外多语种教学资源优势, 实践 “— 带 — 路”倡议, 培养···查看详情
每学期500-600课时,目标是以北外高质量的外语教学水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培养···查看详情
项目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集中了北外优质的中、外籍教师,参考国外大学教···查看详情
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医科大学阿尔泰国立医科大学成立于1954年,位于俄罗斯的阿尔泰市。该···查看详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优势1、211高等学府、985优势平台:国家首批世界建设高校,外语···查看详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优势1、211高等学府、985优势平台:国家首批世界建设高校,外语···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18-2025 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语种留学项目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9185号-40   网站地图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2656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间侵犯您的版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内删除并诚恳的向您道歉。我们尊重您的版权,但拒绝恶意碰瓷式维权!